020-66668888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020-66668888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邮箱:admin@lingbu.cn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治愈咖啡馆:精神障碍患者的咖啡梦想与就业希望

发布时间:2024-06-06 01:11:58 点击量:

中午时分,治愈咖啡馆门前排起了长队。记者赖新林摄

一杯咖啡只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个小部分,但对于一些人来说,它就是一切。

经过6周的培训和心理准备,实习咖啡师超超和牧志终于上岗,为了这一天,他们准备了很多年。

近日,军工路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部三楼一家名为“治愈咖啡”的咖啡厅里顾客盈门。“其实,大部分都是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。”超超一边数着手里的咖啡卡,一边羞涩地说道。

超超和木枝都是从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病人,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们能重返工作岗位,但“治愈咖啡”开业第一天,就卖出了70多杯咖啡。

当生活对他们关上了大门

“治愈咖啡”目前有3名实习咖啡师,均为治疗情况稳定的出院患者,他们轮流担任收银员、咖啡师、服务员等不同角色。

记者第一次见到赵超诗时,她说话和正常人一样,但记者能感觉到她的双腿在不自觉地颤抖。咖啡馆开业10天后再次见面时,她已经习惯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,双腿的颤抖感已经消失。她说:“能重新与人交流,是我这份工作最幸福的地方。”

超超从小就是一名优等生,她在上海某大学学习物流管理专业。进入大学后,竞争愈发激烈,她的GPA经常不理想。差距巨大的超超,又遭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,在重重压力之下,她发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。由于发现及时,超超初期治疗效果良好,不久就出院了。

咖啡馆卫生管理方案_咖啡厅卫生制度_咖啡厅卫生标准制度

大学毕业后,超超顺利进入理想的公司从事管理工作。“管理岗位要处理很多事情、各种各样的人,每天压力都很大。”她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,这种高压让她几次崩溃。三年后,她的病又复发了。

这次病情加重,她经常情绪低落,什么事都做不了,几年来,她只能待在家里,不能工作。“中间也尝试过打工,但最后还是放弃了。”

相比于超超十年的病史,29岁的高个子小伙穆志是一名精神分裂症初发患者,刚确诊两年,学习能力超强,学了一周就学会了泡咖啡,每杯咖啡的配方,甚至一些顾客的性格喜好,他都能记住。

“生病的时候,我听到有人跟我说话,但我知道那声音不是真的。”从确诊以来,穆志很久没有出过家门。直到一个月前,医生问他:“你想尝试做咖啡师吗?”这是他患病以来得到的第一个工作机会。

煮咖啡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过程,看着自己亲手萃取的咖啡缓缓滴落,香气蔓延,慕之心里会很开心,脑子里的那个“恶人”再也没有出现过。

咖啡店的第三位志愿者小程是一名强迫症患者,他对任何事都要求非常严格,刚开始学煮咖啡的时候,他要求非常严格,甚至不允许咖啡汁滴到杯沿上。

“最好的治疗不是逃避这份工作,而是面对它,接受这些‘不完美’。”医生告诉他。如今,小程慢慢开始面对自己的病情,接受任何事物都有“不完美”的一面。

除了三位康复患者,咖啡馆里还有一位来自健康中心的康复治疗师作为“第四位工作人员”,陪伴并指导他们的工作。精神病患者因为用药等原因,容易出现疲劳,或者一些情绪变化,这时候充当教学老师的康复治疗师可以在身边及时提供帮助,处理一些突发情况。

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小团队,经营着这家不平凡的咖啡店。几个月前,他们从零开始,一路跌跌撞撞,从学会煮第一杯咖啡,到学会开店。咖啡店的开业,也代表着他们人生的一个新的转折点。

咖啡厅卫生标准制度_咖啡馆卫生管理方案_咖啡厅卫生制度

一个小咖啡馆是一个窗口

咖啡厅位于精神卫生中心三楼,过去这里只是连接住院部与门诊楼的普通走廊,如今却变成了一个温馨明亮的空间。

咖啡馆旁边是休闲用餐区,摆放着圆形藤椅、色调和谐的木质书架,每一扇窗户都装饰成小树的形状。墙上挂着患者画的彩色图画,留言板上写满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写下的正能量留言。“治愈咖啡”就是这样温柔的存在。

早在两年前,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就开始筹划这家咖啡馆。“在咖啡馆之前,医院在里面开了一家模拟超市,只对病人开放,并没有真正对公众开放。现在这家咖啡馆是医院面向外部营业推出的第一个项目,病人、家属、医护人员都可以去消费。”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负责人陈一军说,“康复咖啡”并不是一个按月领工资的正式岗位,只是杨浦区“阳光心灵花园”的一个职业培训平台,收入全部用作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捐助。

陈奕君提到的“阳光心园”是杨浦区残联专门为精神残疾人士创办的培训机构,分布在杨浦区12个街道,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技能培训和康复指导。作为“阳光心园”的示范点,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除了依靠医疗手段外,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职业培训、社会参与等新“治疗”方式,帮助精神病患者康复、走向社会。中心引入社会组织、爱心人士为患者开办职业培训课程,并根据受训人员的兴趣、特长,建立模拟超市、咖啡厅等多个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。

两年前,阔别职场七年的超超进入“阳光心园”,在这里,她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。在“阳光心园”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后,超超发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越来越多,人生的路还很宽广。她想,“或许我可以尝试一下重返职场。”今年7月,超超成为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导游,每天在医院大厅接待、服务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,这也让她逐渐树立了与人交流的自信。后来,“治愈咖啡”开始招募咖啡师,她立刻报名了。

“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只要从发病之初就坚持按时服药,就能逐渐停药、康复并从事一些普通人的工作。”超超的主治医师、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主任陈友说,“但不少患者由于长期与社会隔绝,出院后往往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减退。有的患者由于长期患病,加上药物的副作用,导致行动迟缓、与人交流困难,这往往会给他们今后的就业带来很大困扰。”

长期以来,人们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存在疑虑。这也是陈友关心的问题。“据流行病学调查,在我国,平均每1000人中,就有7人患有精神疾病。杨浦区130多万人口中,目前在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登记的患者有6000多人,这个数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”而这群人中,有不少人可以康复回归社会。

“精神病患者康复后,达到稳定期后,可以进入大部分行业工作。我的患者中有老师、金融分析师、建筑师、厨师……他们来自各行各业。但他们需要一个窗口,打破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,展示精神病患者的独立就业能力,从而建立他们融入社会的自信心。”小咖啡馆就是这样一个窗口。

咖啡厅卫生制度_咖啡厅卫生标准制度_咖啡馆卫生管理方案

走出去也许你会看到阳光

“您要什么牌子的咖啡?” “中杯瑞美,谢谢!” “好的,一杯中杯瑞美。”超超熟练地在收银台下单,将咖啡牌子报给身后的穆峙。男孩接完单后,便开始在咖啡机前忙碌起来。萃取、拿铁,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丝不苟。

咖啡店的工作内容从冲泡咖啡到收银结算,涉及的工种多种多样,如今三位志愿者轮流上岗,一个月前,他们各自从零开始。“在培训初期,学员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。”陈一君回忆,他们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集中注意力。

咖啡馆的工作时间是7点半到15点,不包括午休时间,也就是说每天要工作6个小时。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算长,但对于他们来说,需要克服药物带来的一些副作用,比如下午容易疲劳、容易打瞌睡等。“现在我每天早睡早起,按时吃药,生活也比较规律,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时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。”超超说。

这份工作也给她带来了更大的收获。“终于可以和别人一起合作,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了。”超超说。从“职场菜鸟”到慢慢学会如何经营一家店,这种团队协作的过程让她最有满足感。“以前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,给自己很大压力。现在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,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为大家服务。”

午休时分,刚刚结束上午工作的健康中心医护人员在咖啡厅门前排起长队。为了方便员工购买咖啡,医院特意为医护人员制作了“咖啡卡”,刷餐卡即可购买。饮品和蛋糕的价格在10元左右。这样的定价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医护人员、患者及家属前来消费,增加学员的“实训”和人际交流机会。收银台为大家点菜的超超忙得不可开交。“大家的支持我心里有数。”说着,女孩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。

排队买咖啡的人群中,有两位特殊的客人,那就是超超的父母。女儿找到新工作后,他们经常过来“围观”,为女儿迈出的第一步感到欣慰。“这一步一定要迈出去。”超超说,这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关心她的人。

咖啡馆牵动了很多人的心。运营两周后,“康复咖啡馆”开始收到一些患者家属的申请,希望让他们的孩子成为志愿者。“最近有两家咖啡馆联系我们,愿意为这些康复患者提供工作。”陈一君说。咖啡馆只是让人们看到自己虽然患有精神疾病,但依然可以做普通人的工作,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的一扇窗口。但真正融入社会是一条漫长的路,需要付出比普通人多几十倍的努力。“希望有一天他们能走出阴霾,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阳光。”(记者 黄建建)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Copyright © 2002-2023 南方双彩 版权所有  网站备案号:ICP备********号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