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外点心 探寻九十多年前的哈尔滨:朱自清笔下的打卡圣地
冰雪季节的哈尔滨,是一座璀璨夺目的城市。曾获“世界最大冰雪主题公园(暂定)”美誉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兆麟公园举办的冰灯会。九十多年前,如今的打卡圣地兆麟公园和中央大街,也曾出现在朱自清初到哈尔滨时的笔下。
1931年8月24日(星期一),在欧洲休学的朱自清乘火车抵达哈尔滨。26日下午3点前他再次登上火车。虽然他在哈尔滨只停留了两天半,但他在日记、书信中留下了不少关于哈尔滨的记述。90多年前,哈尔滨究竟有哪些地方吸引了朱自清?这些地方经过岁月的变迁,如今又变成了什么样子?让我们跟随考证,一探究竟。
旅游
1931年10月8日致叶圣陶的信
在信中,朱自清这样描述哈尔滨的街景:
我们8月22号从北京出发,24号到哈尔滨,至少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,请听听我对哈尔滨的印象。
这里分为四个部分:道里、道外、南岗、马家沟。马家沟是新开发的城区,就不说了。南岗是居民区,据说建筑风格很独特;不过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夜晚。道外是一条中式风格的街道,我们只走了十分钟。我认识的哈尔滨是我们居住的哈尔滨的道里。
道里一点中国味都没有。街上全是俄罗斯人,走着的,坐着的;女人好像比那里还多。据说道里只有几十万俄罗斯人;中国人有三十多万,不过俄罗斯人大概很喜欢出去,所以好像满街都是。如果你在黄昏后走在中华街(或者走在南港秋林洋行门前),你会看到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的气氛。上海大道等地晚上也很热闹,不过他们都很杂乱,各有各的目的,而这里几乎都是在购物。这种忙碌又悠闲的景象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。
老中国街(中央大街)街景
旧秋林洋行门前的街景
注 1
南港秋林贸易公司
秋林模范公司(秋林公司)创始人为俄罗斯人伊凡·雅科夫列维奇·秋林。1900年5月,秋林在香坊(哈尔滨)开设分公司。1902年,为扩大业务,由香坊迁至秦家岗(今南岗区)大直街。1904年10月,秋林公司在南岗大直街建造一幢两层大楼,1908年落成。1910年、1915年,沿大楼两翼两次扩建。1927年,经第三次扩建后,成为三面临街、长173米的大型商场。哈尔滨沦陷后,由于日货大量倾销,秋林哈尔滨公司无力偿还英国汇丰银行的贷款,1937年7月被银行接管,改组为英属哈尔滨股份公司。
秋林商行外墙飘扬着英国国旗
秋林洋行正门位于今东大直街与果戈里街交叉口东北角。大直街始建于1898年,东起今文化公园(哈尔滨游乐园),西至合兴路。1927年用小方石铺砌,1963年改用柏油路面,1981年通至学府路,全长7633米。以红波广场(尼古拉教堂旧址)为界,分为东大直街和西大直街。
现今的果戈里大街北段当时叫新商街,建于1901年,南端与果戈里大街以马家沟桥相隔。1925年3月,新商街、果戈里大街分别改名为益州街、国科街。1958年,两条街改名为斗争路,以纪念毛泽东视察哈尔滨时所题“斗争”二字。2003年,改名为“果戈里大街”。
笔记2
特别城市公园
朱自清在给叶圣陶的信中写道:
虽然这是一座欧化了的大都市,但这里的休闲场所却比北京多。大商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中午十二点,下午一点到三点关门;三点钟重新开张,五点钟就人满为患。夜晚当然是照常亮灯,让耀眼的橱窗装饰装点着空旷的街道。走动的男男女女比白天多得多。俄罗斯人,至少在哈尔滨,似乎和街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似乎巴黎和伦敦最繁华的街道,才是人们晚上逛街的唯一场所。街道两旁有许多休息的长椅,没有任何树荫;许多俄罗斯人只是坐在那里,没有任何扶手,也有人来娱乐。比较安静的街道中间有小花园,四周有矮矮的篱笆,许多人在里面来回走动。——从现在开始,你绝对可以想象,在哈尔滨,一个大公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。
这里现在叫“特石公园”,大小跟北京的中山公园差不多,只是布局不同。里面有很多花坛,用不同颜色的花做成各种对称的图案;最有意思的是一进门的两只草狮,蹲伏着,披着绿草,比常见的狮子大,看上去很自然。园内有山丘、曲水、亭台楼阁、小桥流水;桥是洋式的,很精致。水中可以划船,还有几个弯道可以转弯,很有意思。还有茶馆、电影院、电马(上海世界等地有)……这个公园晚上也是人头攒动;据说俄罗斯妇女经常喜欢在公园里排成一排散步,排的长度大约是马路的宽度,总是有两排同时走,很漂亮。特石公园外,警察告诉我们有一些小花园,但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。
“特别市”即哈尔滨特别市。1920年,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行政权。1922年2月12日,根据大总统令,成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。1926年3月30日,成立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。11月1日,成立哈尔滨市政自治会,同时成立哈尔滨特别市政管理局,隶属于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。
兆麟公园特别市公园报刊阅览处旧址
“特别市公园”即现名兆麟公园,始建于1906年,占地6.5公顷。初建时称红十字会“董事会公园”。1926年改称“特别市公园”。1933年伪哈尔滨市政府改名为“哈尔滨第一公园”,1937年改名为“道里公园”。1946年3月9日,李兆麟将军安葬于其北面。15日,公园改名为“兆麟公园”。
兆麟公园的小桥、亭台、河流
兆麟公园展馆正门及背面
工作
1931 年 8 月 24 日日记
朱自清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:“我早早地到了哈尔滨,住在北京饭店,房间很好,价钱很便宜。我去见了俄国领事馆,请他们明天过来。我还去了波兰领事馆,正是休息的好时候。我沿着中央大街散步,参观了特别市公园,去了松花江畔……”
注 1
苏联领事馆
俄国领事馆的正式名称应为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。1922年12月10日,苏联在哈尔滨设立代表处。1923年10月5日,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开馆。领事馆最初设在南港吉林街52号原犹太商人克罗尔的住宅内(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驻哈尔滨领事馆),1927年迁至要道(南港药经街22号,药经街与联发街交叉口西南)。
位于南岗区吉林街的捷克驻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旧址。2005年2月11日拍摄。
笔记2
波兰领事馆
据有资料记载,1921年,驻哈尔滨波兰共和国委员会在龙子街21号(现南港凤竹街)“波兰先生”大楼成立。1928年6月迁至阿什河街与山街交叉口。1931年,办公地点改为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。1942年,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被日伪政府关闭,最后一任领事利泽夫斯基及工作人员被驱逐出境。吴宓日记中提到的波兰总会也应位于阿什河街与山街交叉口。
南港凤竹街波兰办事处
山街,即今天的一曼街,因民族英雄赵一曼而得名。
食物
1931 年 8 月 25 日日记
当天的日记写道:“……下午……我和徐先生去太阳岛,在松花江上划船,玩得很开心。我们还去了道外正阳街。我们坐有轨电车返回。晚上有清华同事的公宴……我们还在民娘九家[儿]吃了冰淇淋。小吃和北京的法式面包店一样,但冰淇淋不一定好吃。顾俊请我喝俄罗斯波兹达,味道怪怪的……”
注 1
民娘九儿
正阳街,即今天的靖宇街,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而命名。
“民娘九家”应为“民娘九儿”的误称。证据之一是朱自清在1931年10月8日从伦敦写给叶圣陶的信中提到了“民娘九儿”饭庄,也叫“民娘九儿”,位于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,1926年开业,主营莫斯科风味菜,经理是犹太人E.A.卡茨。
根据作家阿成在《远东的背面:哈尔滨老宅邸》中的描述,米娘九儿西餐厅位于道里十二道街与中央大街交叉口的西南角,是一栋充满浪漫气息的蓝灰色建筑(后来被用作哈尔滨摄影协会)。但书中也写道:
这是为去江北野浴、吃冷饮的游客准备的餐厅,是一栋充满浪漫气息的俄式建筑,分为两层,由绿色、蓝色、乳白色和碣石色(大概是“赭石色”)组成,顶部的栏杆和相互连接的铁链,让它看上去就像停泊在岛上的西方客轮……这栋建筑最有特色的地方,是那些漂浮的单人间,可以欣赏三面江景——显然,这是建筑师明智的设计。
位于中国街(现中央街)的民娘九儿茶店
问题是,如果这栋建筑在中央大街(中段),它并不面江,又如何能“三面江景”呢?事实是,这里就有两家同名的西餐厅。《哈尔滨俄侨史》记载:
该餐馆(米年九儿西餐厅)由俄裔犹太人加兹于1926年以1万元资本在道里中央大街68号(现哈尔滨市摄影协会地址)创办。后来,老板在江北又开了太阳岛米年九儿(现太阳岛餐馆的前身),也是米年九儿在道里中央大街的分店。米年九儿西餐厅以菜品多样、价格低廉而著称。据1934年出版的经营指南《哈尔滨与奉天》介绍:“米年九儿茶果店,以最低的价格提供按莫斯科水果制作方法制作的水果、现调咖啡、独特的早餐、午餐和晚餐以及各种其他食材。”
阿成文的最后一段,其实讲的就是位于松花江北岸太阳岛上的这家餐厅。1939年,这里改名为“维多利亚西餐厅”。1950年代以后,改名为太阳岛餐厅。后来,由于修建江堤,这里曾三次迁往较高的地方。1997年2月4日,这里毁于大火。
太阳岛民娘九儿西餐厅
根据朱自清的交代,他从江北回来后吃了冰淇淋,因此可以确认他去了中央大街的“民娘九儿”餐厅。
80年代的哈尔滨太阳岛餐厅。太阳岛景区路线图中景点4是太阳岛餐厅。
朱自清在哈尔滨仅停留两天半,却游览了道里、南岗、道外,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字,共同勾勒出90多年前这座东北交通枢纽城市的景象。